新聞來源:聯合報

外貿協會美國台灣形象展美東時間12日於華盛頓盛大開幕。前副總統陳建仁於會中受訪時指出,在疫後時代,醫療趨勢從治療、預測到預防,甚至參與醫學,需要把科技納入疾病照護的光譜,台灣已經有許多成果,同時也鼓勵台灣產學跨國合作。中研院院士翁啟惠則認為,台灣ICT走入醫療,就是台灣最大機會。

貿協首次在美國舉辦的台灣形象展開展,陳建仁指出,未來高科技產業發展上,台美要有「雙贏政策」,這之中需要很好的媒介讓兩邊有對話溝通和接觸機會,這次美國台灣形象展就達到這個效果,且不只硬實力,也整合了堅強的軟實力。

對於台灣與美國在生技醫療上的合作機會,陳建仁表示,全球人口老化情況下,如何讓科技產業納入疾病照護的光譜,至關重要。健康照護趨勢由精準治療到精準發現、到精準預測,未來醫學的發展就是「P4」,亦即:預防、預測、個人化、參與,最後每個人對於健康都要積極參與,而不是交到醫生手上。在這些領域上都已經有許多技術誕生,包括生物標記(Biomarker)、人工智慧、影像科技等,需要大數據、健康雲來綜合使用、分析,找到預測的公式。

陳建仁指出,台灣在AI診斷和疾病預測公式上都有相當好的發展,不過不是每項成果都能放諸四海皆準,因此需要跨國驗證的合作;他又以藥物研發為例,單一藥廠要做到臨床一期沒有問題,但臨床二期之後,若想在不同國家取得藥證,最好要在不同國家進行臨床研究,就需要跨國、跨中心的研究,因此他很鼓勵台灣產學界與美國甚至其他國家合作。

陳建仁也建議,「健保資料庫就是台灣未來的寶藏」,若能不只是19家醫學中心、而讓60幾家區域醫院也加入,將每個影像、血液檢查等都收到正確資料庫,去識別化供醫學研究使用,就會成為東亞最大的醫學資料庫,這是健保署應努力的方向。

翁啟惠則感嘆,在台灣形象展中看到許多台灣廠商的出色產品,覺得「早就該辦了」,對台灣和國際合作、尤其是與美國合作,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。他指出,最有印象的產品與技術展示,包括AI與高速數據處理在醫學的應用、台灣廠商成功打入美國市場的車用面板,以及結合VR技術,可以邊健身邊觀覽台灣美景的健身車等;醫學方面,他認為以台灣ICT的技術,無論是即時傳輸影像,或AI在預防醫學的應用,都是台灣很大的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