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權威期刊科學人雜誌「Scientific American」在今年11月份發表專題文章「Ready to Disrupt?TAIWAN」(請點選下載),深入報導臺灣醫療保健生態以及生醫產業鏈的發展,該文的前提摘要大膽地預言:臺灣具有優質的醫療生態環境,未來將超越美國、日本、德國、瑞士等重量級國家,進而領導全世界邁向「明日的健康醫療」。
此篇報導,除了邀請部會首長受訪之外,也匯集產、學、研、醫等意見領袖對臺灣未來生醫產業發展的機會提出見解。從政策推廣、臨床試驗、硬體建設、生醫轉譯、亞洲·矽谷、資金籌措、數位醫療、健康管理、精準醫療等面向進行深度分析,進而說明臺灣確實具備了打世界盃的條件。
行政院科技政務委員吳政忠在受訪時充滿信心地表示,透過結合卓越的硬體設備與軟體的技術開發,讓臺灣能夠站在領先全球的健康醫療地位以面對未來的挑戰。科技部政務次長謝達斌表示,臺灣擁有優秀的研發環境與人才,我們必須從代工製造經濟轉型到創新知識型經濟,政府積極投入生醫產業,就是要來實踐這項任務。
舉例來說,行政院積極協調整合國內現有31家人體生物資料庫( Biobank)的醫院與單位,建置「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」,將累積近450萬檢體組數與46萬參與人次,可望提供獨特的生物醫學資源。透過生醫及ICT跨域合作,將資源及資訊數位化,結合數位化科技應用在精準檢測技術及設備、精準藥物、個人化醫療等開發,未來再搭配健保資料、電子健康紀錄、癌症登記、罕見疾病資料庫等數據,透過多層次的挖掘與解密,建構一個潛力無窮的大數據庫(Big Data),將形成獨步全球的資料寶藏,利於驅動我國醫療轉型與產業創新,創造典範轉移;並可作為吸引跨國大廠來臺合作的重大誘因,讓世界看見臺灣蘊藏的資源沃土及科技能量。
全球健康醫療的趨勢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改變,隨著人工智慧、精準醫療、數位醫療的發展,一體適用的醫療模式,即將成為過去式。未來的醫療將透過資訊科技與資料分析導入醫療體系,把患者的生理數據數位化,建立大數據庫,走進醫療個人化的創新模式。站在時代的巨浪裡,建議您可以在Scientific American的這篇專題帶領下,透過深入剖析臺灣所擁有的世界優勢,並瞭解臺灣可在積極整合生醫與IT的跨領域技術之下,為工業4.0鋪路,連結「DIGI+」(請點選下載) 及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,將臺灣變成「數位國家、智慧島嶼」,並在這波新興健康醫療的全球趨勢浪潮中征服競爭對手,帶領全世界進入健康醫療的新黃金時代。